第41次南极考察增压建筑升级,南极高点打造平原生活环境-【装配式建筑产业网】
目的地搜索 用户中心


第41次南极考察增压建筑升级,南极高点打造平原生活环境
2025-05-08  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阅读: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聚焦第41次南极考察,报道在南极昆仑站投入使用的、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三局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研发的新一代“极地科考增压建筑”,并采访了随队考察的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极地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叶智武博士,向观众揭秘“增压建筑”是如何帮助科考人员克服南极极端恶劣气候环境的。

△新一代极地科考增压建筑抵达南极昆仑站
今年,中国科研人员在南极昆仑站进行了一系列站区建设相关的科研项目。南极昆仑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设立的海拔最高的考察站。目前,昆仑站已投入使用了新一代极地科考增压建筑,帮助科考人员克服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

△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
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被公认为是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科学研究的最佳实验基地。同时,因为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也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科考队员面临着极端低温和高原反应的双重挑战
中国南极昆仑站就屹立在冰穹A地区,海拔4087米,年平均温度-52.5℃,冬天最低温度可达-83.1℃,含氧量仅为沿海的60%左右,科考队员面临着极端低温和高原反应的双重挑战。
△增压建筑营造出“类平原环境”
叶智武介绍,本次中建三局项目团队出征南极科考的主要任务是部署运行自主研发的极地科考增压建筑,在昆仑站营造一个“类平原环境”,就像一个空间站,隔绝外部环境,建立独立的环境控制系统,大幅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极大减轻了极端环境对科考队员的生理损伤。

△新一代极地科考增压建筑,空间更大功能更完善
此前的第一代极地科考增压建筑,是一个类似于集装箱的单舱,曾随第40次南极考察队来到这里,用于考察保障和实验测试。本次装置的增压建筑实现了更大空间和更完善的功能,能满足本次昆仑站全体科考人员入住,极大改善了第41次南极昆仑科考队员的居住环境,标志着我国南极内陆科考事业关键保障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
△项目团队攻克了强度、保温、气密性等难题
当建筑加压运行后,室内外气压差达到25千帕,温差可达110℃,普通建筑的强度和保温性能远远达不到抵抗南极极端气候的要求。项目团队通过结构和材料技术攻关,实现了建筑的高强度、高气密性、高保温性和轻量化。同时,项目团队还攻克了模块化建筑快速拼装和气密性的难题,实现了少人化快速拼装,通过设置预留接口,来年可以像拼积木一样,实现建筑规模上的拓展。
本次投运的“极地科考增压建筑”已顺利完成多项实验测试,运行安全稳定。未来,昆仑站还将持续推进极地科考增压建筑研发迭代升级。
声明:以上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热词搜索:增压建筑

上一篇: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来看中建科工在泉州数字园项目的新实践
下一篇:最后一页

装配式建筑产业网•建筑工业化智慧之窗
新闻热线:010-63381153
投稿邮箱:cnpbi20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