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大虹桥发展坐标,
助力前湾城能级跃升。
在上海虹桥商务区,
中建安装承建的
卓然股份(上海)创新基地项目
迎来新进展,
幕墙施工基本完成,
全力冲刺今年底全面竣工。

作为上海市闵行区重点项目,
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上海公司承建三栋办公楼、一栋公寓楼、
一栋商业楼的全部施工内容。
建成后,将成为炼油化工、新能源等
领域工艺及专用设备的创新研发基地,
推进虹桥前湾片区成为
长三角地区总部经济首选地、
国家产城融合示范标杆和
绿色开放活力共享的国际主城。

项目现场,1、2号楼间钢结构连廊
格外引人瞩目,
要将最大高度12米,整体重量约500吨,
主桁架最大跨度20米的钢结构
提升至50米的高度,难度可不小。
为了保障高效安全作业,施工前,
项目团队对吊车行走路线、构件堆放区
进行专项回顶设计,
确保50吨汽车吊等重型设备作业安全。
同时,项目团队还发挥专业优势,
采用“地面拼装+整体提升”工艺,
将钢结构连廊在地面拼装完成后,
进行整体提升。

提升过程中,
项目团队创新采用
“超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
6台液压提升器在同步控制下提升作业,
每提升2米进行一次姿态校准,
将误差严格控制在1.5度以内,
仅用45天就确保钢结构连廊安全提升到位。
该工艺不仅较传统工艺缩短工期20%,
还能够减少现场临时支撑用量和材料损耗,
节约项目成本。


1号楼、2号楼外立面幕墙工程
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最高点60米,
涵盖竖明横隐玻璃幕墙、UHPC板幕墙、
吊挂玻璃幕墙等多种幕墙系统,
同时涉及钢结构与幕墙衔接、
保温层与防火隔断对接、异型转角密封
等12类技术接口,
施工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突出。

项目团队针对性创新构建
“大型汽车吊+专用吊篮+模块化施工”
组合工艺体系。
通过建立现场BIM三维模型,
对不同类型幕墙的吊装轨迹
及安装区域进行全流程动态模拟,
提前规避建筑边角、既有结构等空间障碍,
优化吊装路径12条;同时依托BIM模型,
将圆弧幕墙、连廊采光顶、异形雨棚等
复杂构件尺寸输送数控机床,
将构件弧度误差严格控制在≤1°,
确保造型精度。

安装过程中,项目团队整合全站仪三维定位、
预埋件智能复核、调节机构优化等技术手段,
将幕墙整体安装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
保障大面积幕墙的平整度与视觉美观度。
实现所有大型构件“一次吊装、精准就位”,
高空调整作业时间较传统工艺缩短80%,
吊装效率提升40%。


项目团队坚持“安全+质量”双防线。
质量管理方面,项目团队严格落实
三检制验收制度,
在主体结构、机电安装等施工环节,
打造“零渗透”“零空鼓”
“毫米级精度”的精品样板,
覆盖全部重点工序,
以点带面带动全工序品质提升。
项目团队还针对高层建筑
混凝土核心筒墙体易产生裂缝问题,
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创新混凝土配比
及添加混凝土养护剂等方式,
将高层混凝土核心筒墙体裂缝
出现率控制在4%以内,
相关成果被编入同类工程施工参考资料
和技术指导文件。

无论是幕墙的毫米级安装,
还是连廊的高效提升,
安全始终是项目推进的核心支撑。
针对项目包含超50米幕墙施工、
51.2米高连廊钢结构提升等危大工程的特点,
项目团队构建以“风险预控”为核心,
提前辨识各类安全隐患,
形成《项目重大危险源清单》
并实施四色分级管控,保障现场施工安全。
同时项目团队还推出多项创新安全做法,
高处作业采用“刚性挂环+U型悬挂装置”,
有效解决传统钢结构施工临边无可靠挂点难题;
幕墙施工中针对异型结构,
常规吊篮支架调节高度不足问题,
创新设计前梁小支架+后支架加高方案,
保障现场高空作业安全。

强化精益建造,铸就标杆工程。
中建安装将持续深耕上海市场,
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
助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